青青久久精品一本一区人人,97色超级碰碰免费公开视频,国产1024成人精品视频,国产真人无码作爱在线观看

中經評論:杜絕“直播售假” 用信任贏得“流量”

2021年11月08日 07:00   來源:中國經濟網   

  核心觀點:中國經濟網評論員臧夢雅認為,流量疊加,的確為帶貨主播、直播平臺和生產企業帶來了利益,但要明白,只有產品服務質量才能決定發展的上限,為這三方主體贏得信任和口碑。主播、平臺及企業如果做不到嚴苛選品、杜絕假貨,一旦消費者的信任徹底喪失,直播間的“流量”也將消耗殆盡。

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鄭楊/攝

  又是一年“雙十一”,直播帶貨再次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。近年來,直播購物作為一種全新的電商形態,給增速整體放緩的電商帶來新的流量,也激發出新一輪消費潛力。不過,與直播帶貨異軍突起相伴的還有直播間主播頻頻因售假而“翻車”。

  事實上,多數帶貨的直播間都在以低價為賣點吸引消費者,而大部分消費者進直播間也正是為了“圖便宜”,這就為直播售假創造了便利條件。以奢侈品、電子產品的直播帶貨為例,相比普通商品,部分消費者往往對奢侈品、電子產品的低價促銷缺乏“抵抗力”。虛榮心催生購買欲,低價格帶來“占便宜”的心理感受,“花更少錢買到更好東西”的目標似乎在這里達成了。

  消費者們應該知道,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,電視購物幾乎成了“假冒偽劣”“套路”的代名詞。而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,網絡直播帶貨又拿起了電視購物的“接力棒”,原來電視購物中的“只要998”營銷話術也變成了直播間里的“一折秒殺、全網最低”。顯然,不正常的低價總是與假貨相伴相生,再遇上直播間里大量“水軍”營造氛圍,又招架不住新型營銷話術,一些消費者就難免踩“坑”。

  如今,消費者越來越多地涌入直播間,“來不及管理”“一時疏忽”都可能成為直播售假的“借口”。擁有數千萬粉絲的“直播帶貨女王”薇婭,就曾被網友曝出在直播間售賣的一款198元的潮牌Supreme聯名風扇是山寨貨,因而深陷假貨風波;李佳琦也曾因為“不粘鍋”質量問題而登上微博熱搜榜。可見,即使頭部主播,也會出現“翻車”的情況,那么對于更多選品能力不足的普通主播來說,商品的質量問題恐怕更加難以把控。

  低到離譜的價格、夸大其詞的宣傳以及不斷“翻車”的產品,讓消費者對直播帶貨的態度逐漸由好奇、欣喜轉變為懷疑,很多消費者開始質疑直播帶貨的產品質量,并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。

  直播帶貨是涉及平臺、主播、商家三方主體的銷售場景,這種場景無形中增加了責任方相互推諉的空間,極易產生三方“踢皮球”的局面。面對侵害,消費者的維權方式本就十分有限,一旦遭遇“踢皮球”,維權將難上加難。侵權卻不用負責,違法成本極低,長此以往,直播售假只會更加肆無忌憚。

  所幸的是,市場監管部門已開始重視直播售假問題并出臺多項監管措施,嚴格界定平臺、帶貨主播、商家這三方主體在直播帶貨中的責任,提高其違法違規成本。今年5月25日起實施的《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(試行)》就明確規定,直播間運營者、直播營銷人員不得營銷假冒偽劣、侵犯知識產權或不符合保障人身、財產安全要求的商品。

  流量疊加,的確為帶貨主播、直播平臺和生產企業帶來了利益,但要明白,只有產品服務質量才能決定發展的上限,為這三方主體贏得信任和口碑。直播售假亂象不斷消耗著消費者的信任,主播、平臺及企業如果做不到嚴苛選品、杜絕假貨,一旦消費者的信任徹底喪失,直播間的“流量”也將消耗殆盡。只有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,讓消費者安心購物,直播電商才能良性發展,并助力消費持續升級。(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臧夢雅)


  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,原創評論、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#ce.cn(#改為@)。詳見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


相關文章:“雙11”促銷需“多些真誠,少些套路”

     直播售假的背后,“追潮”是否有必要?

(責任編輯:李焱)

精彩圖片

中經評論:杜絕“直播售假” 用信任贏得“流量”

2021-11-08 07:00 來源:中國經濟網
查看余下全文